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连接区域、畅通经济的重要纽带。根据《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公路桥梁达110.81万座,比2023年增加了2.87万座,总长10197.58万延米,其中,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的特大桥为1.13万座,大桥数量达19.14万座,在全球桥梁建设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桥梁遍布城乡各地,从跨越江河湖海的特大型桥梁到穿梭于乡村田野的小型桥梁,共同构成了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交通荷载的日益繁重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侵蚀,我国桥梁面临着严峻的病害与加固养护挑战。不少桥梁出现了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支座老化、承载能力下降等问题。部分建成时间较早的桥梁,病害发生率逐年攀升,其中四、五类桥梁虽经过持续改造,但仍有少数存在,这些桥梁不仅影响着交通的通行效率,更潜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90.png vspace=0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508/15/689ea2696b8e905bd1d57946_m.pn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89ea2696b8e905bd1d57947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1042 data-height=252 id=img-689ea2696b8e905bd1d57946_m>
90.png vspace=0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508/15/689ea2696b8e905bd1d57946_m.pn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89ea2696b8e905bd1d57947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1042 data-height=252 id=img-689ea2696b8e905bd1d57946_m
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格外的重视桥梁的安全与养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逐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全方面提升桥梁安全耐久水平,到2025年,基本完成 2020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实现全国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5%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90%以上。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桥梁加固养护的投入,推动桥梁养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桥梁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在桥梁加固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预应力碳板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慢慢的变成为桥梁加固领域的创新利器。它以碳纤维材料为核心,融合了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为桥梁加固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结构设计上,预应力碳板加固工艺属于“主动加固”,通过对碳板施加预应力,使桥梁结构在进一步变形之前就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抵消部分外部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大幅度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与传统的粘钢加固等被动加固方法相比,这种主动加固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材料的性能,提升桥梁的加固效果。
从材料性能来看,卡本预应力碳板采用高强Ⅰ级碳纤维板作为张拉对象,抗拉强度极高,远超钢材,为桥梁提供强大的结构支撑,碳纤维板还具有重量轻、耐腐蚀、耐久性好等特点,能适应桥梁复杂的工作环境,减少后期维护成本。支座采用机加工焊接工艺生产,采用长圆孔设计,不仅强度高,张拉更稳定、安全,而且锚栓间距可灵活调整,更能适应现场特殊工况。
从施工性能来说,相较于预应力钢绞线工艺,预应力碳板施工不需要大型设备,施工更方便快捷,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不需要中断交通,工期更短,不仅省心省时,还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不同类型的桥梁在结构及形式、工作环境和受力状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对加固技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预应力碳板针对不一样的桥梁场景,形成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类桥梁的加固需求。
对于普通公路桥梁、城市主干道桥梁等常规桥梁,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承载力提升需求,需通过精准张拉实现主动加固,卡本不可拆卸预应力碳板凭借其 “多档适配、范围覆盖广” 的核心优势成为关键方案。
卡本不可拆卸预应力碳板有超20种锚具形式,可根据不同工况灵活适配,匹配40t以下不同张拉力值的需求,无论中小跨径梁体的加固,还是特定结构的定制化张拉,均能精准适配。
搭配楔形夹片锚头设计,锚固效率系数≥90%,1.8万条张拉无脱锚,历经全国各大项目考验。施工中,碳板与梁体紧密结合,通过主动受力显著提升结构承载力与抗裂性能,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为桥梁提供较为可靠的受力强化支撑。
在城市立交桥边梁、匝道桥、跨线桥等狭窄拥挤的空间场景下,桥梁加固施工面临着空间存在限制、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可拆卸预应力碳板应运而生,为这类场景的桥梁加固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当桥梁加固面临张拉空间存在限制(如立交桥边梁、跨线桥底部净空较小等)、张拉力值需求较低(24t 以内)、项目预算需严控时,卡本可拆卸预应力碳板,为这类场景的桥梁加固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其核心优势是锚具可拆卸反复使用,直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可以精准匹配低吨位张拉需求,避免 “大材小用” 的成本浪费,而且施工时无需开槽挖洞,让受限场景下的加固工程既高效又经济。
242930059.jpg vspace=0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508/15/689ea26b6b8e905bd1d5794c_m.jpe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89ea26b6b8e905bd1d5794d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1024 data-height=767 id=img-689ea26b6b8e905bd1d5794c_m>
242930059.jpg vspace=0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508/15/689ea26b6b8e905bd1d5794c_m.jpe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89ea26b6b8e905bd1d5794d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1024 data-height=767 id=img-689ea26b6b8e905bd1d5794c_m
当桥梁梁体布置空间存在限制(如T梁、小箱梁的腹板间距狭窄),但是承载力缺失较为严重,需要大吨位张拉来提升承载力时,卡本多层预应力碳板以“空间集约 + 高强度输出”的特性破解矛盾。
其采用4-6条碳板分层布置的设计,在窄小梁体空间内实现多碳板同步张拉,通过锚具、多条碳纤维板及总系统“齐心协力”的受力,最高张拉力值可达60吨,在T梁、小箱梁等布置空间存在限制的区域,也可以有效的进行大吨位张拉,锚固效果稳定可靠,能够明显提升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
对于跨江大桥、特大型桥梁以及处于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重要桥梁,其安全运营关乎重大民生和经济利益,对长期、实时、精准的安全监测有着极高需求。卡本智能预应力碳板的出现,为这类桥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卡本智能预应力碳板集成了高精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等智能感知元件,加固同时监测应力损失、桥梁健康情况等,实现了加固与监测的一体化,为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营提供了数据化、智能化的保障,让桥梁安全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供应产品:智能预应力碳板、预应力碳板、碳板、碳板胶、碳布、浸渍胶、植筋胶、封缝胶、裂缝胶、灌钢胶和环氧砂浆
未来,卡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研究桥梁结构的受力机理和病害产生的原因,一直在优化预应力碳板的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协同上下游的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等合作伙伴,一同推动桥梁加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将始终秉持“创造卓越品质,成就美好生活”的理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每一项桥梁加固工程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热情参加桥梁养护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桥梁安全的重视程度,一同营造关注桥梁安全、守护交通命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