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明日展览馆举办了一场备受国际瞩目的盛会——第五届全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会议。此次会议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经社部UNDESA)、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UNFCCC)与巴西外交部携手共同主办,作为二十国集团发展部长会议(G20)系列活动之一,已成为促进综合方法以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环境退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联挑战的高级别对话平台。
全球各国的政府代表、科学家、企业家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汇聚一堂,共同为探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而努力。
受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总院主席团副主席、中国院院长黄正明院士委派,总院主席团成员、中国院常务副院长尹伯悦院士、秘书长林进、办公室主任杨新波教授以及专家王可心教授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奔赴巴西共商此次盛会。会议期间,代表团与联合国有关组织及各个国家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详细的介绍了总院及中国院在开展生态生命安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广泛的赞赏。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总院和中国院的知名度,为今后逐步加强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以及有关国家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阿米娜·女士、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副秘书长李俊华先生、联合国大会第78 届会议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分别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致辞。他们深刻点明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强烈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全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奋斗。
会议期间,中国院代表团热情参加各项议程,充分体现出中国的智慧与力量。尹伯悦院士分享了中国院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案例,诸如节能建筑、土壤修复以及菌草治理荒漠等项目的成功经验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几个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思路。他强调,生态生命安全与全球气候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中国院在相关领域持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着重指出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各国齐心协力,整合资源,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院代表团还与其他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享中国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时,代表团也积极了解其他几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举措,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中国院代表团的热情参加,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会议将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科文)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真正开始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逐步的提升,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迅速增加、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去参加了,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