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管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10-28 |   作者: LJ减水剂系列



描述:...

产品详细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们国家的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积极地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国家统计局公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稳步回升,同比增长3.0%。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提高5.9%,制造业投资提高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提高9.0%,第三产业投资提高0.4%。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水利管理业投资提高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提高2.6%。

  按照具体产品划分,公司属于预制混凝土桩行业。预制混凝土桩为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预制而成的桩类产品,按照外部形状一般可分为管桩和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指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管桩为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基本的产品。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主流产品为PHC管桩,最大的作用是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是我国各类工程建筑的主要桩基础材料之一。预制混凝土桩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CBMF)、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

  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我们行业大有作为的奋进之年。习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务院也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的发展格局下,新的历史机遇下,加快绿色低碳、安全智能发展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我们唯有顺势而为,乘势而起,才能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新格局中找准历史定位,实现行业新一轮的发展。

  依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发布的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负增长。行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累计 15,792.36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1.2%;总利润累计542.45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29%。

  2023年,预制混凝土桩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少有的产量保持增长的一个重点产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3年全国预制混凝土桩总产量44,016.39万米,同比增长1.68%。尽管增长幅度相对有限,但考虑到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严峻,这一增长属实难能可贵。

  我国预制混凝土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广东、江苏、浙江一带以及湖北最密集。随着光伏在西北地区的推广应用,西北慢慢的变成了光伏桩生产的热点地区。

  目前,预制混凝土桩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电力等。2023年,光伏桩的需求迅速增加,成为预制桩行业市场的发展新增长点。

  随着管桩在高铁、大型桥梁、特高压等大型基础中的推广应用,以及短期内在陆上光伏、海上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领域预制混凝土桩用量的爆发性增长,预制混凝土桩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途。持续扩大预制混凝土桩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寻求在生产技术、材料、产品、工艺、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创新,开发与具体工程相匹配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是保持预制混凝土桩行业活力的重要保障。

  202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令公司经营倍感压力。得益于光伏市场的迅速增加,公司凭借对光伏市场的敏锐洞察,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使得用于光伏项目的管桩销量实现稳步增长,有效带动了整体销量的提升。上半年,公司取得了优于上年同期的经营业绩,展现了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发展韧性,但下半年由于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基建项目资金不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逐渐显现,产品毛利率出现下降,进而时全年净利润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2023年,公司实现桩类产品产量4,277.41万米,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6.40%;实现桩类产品销量4,437.25 万米,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15.83%;实现营业收入 672,957.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1.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09.2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9.19%。

  1、在做强主业方面,通过与设计单位的深入交流合作、组织并且开展新品推广技术交流会、成立水利项目组,继续深耕传统市场,加大产品在新领域新场景应用的开拓力度,逐步扩大适合使用的范围,加强新品项目的推广与落地,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扩容增量,实现了产销量同比增加,特别是公司全年受益于光伏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用于光伏项目的管桩销量增幅明显,逐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2、通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丰富公司产品品种类型;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发展;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授权,坚持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能力的全面发展,大力推动企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2023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022年10月-2025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3、继续推行目视化管理、看板管理、设备TPM管理赋能、综合能耗动态管理、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全面推广数据化平台等,不断的提高安全、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实行精益化生产,夯实基础管理,持续释放新的产能。 同时通过推进新基地建设,为新一轮增长布局蓄力;

  4、经过控制采购成本、细化降本增效措施、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上线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内部运营流程以及推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坚持走数字化创新经营,在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5、通过进一步建立组织绩效机制、优化干部任用机制,引导形成岗位价值文化;通过开展储备人才训练营计划,加快储备人才梯队建设,加大选用力度,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6、通过推广半免压蒸、全免压蒸体系以及工艺改进,深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为基地的降本增效、能耗节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推进管桩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对行业或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提高建筑材料的品质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全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实施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2月13日,中央发布《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中提出,到2027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有效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2023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3至2024年,建材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和2024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4%左右。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水泥、玻璃、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15%,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准不断提升。

  随着上述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发布与实施,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对预制混凝土桩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建材质量、落实节能、降耗提效会增加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但是也有助于推进产业体系升级,打造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上下游关联产业协作配套、一起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构建行业创新体系,凸显行业第一梯队公司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交通强国、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等政策的推进,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从而带动了管桩产品的需求。

  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基本的产品区域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我国现有的生产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区域性中小型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较为充分。受管桩产品及原材料运输半径限制,我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内企业众多,但总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管桩产品的目标客户主要为工程建筑设计企业(业主单位)或施工公司(实施工程单位)。其中施工公司包括具备一级或特级总承包资质的大型施工公司,也包括具备二级或三级施工资质的大中小型施工公司。这些建筑企业或项目业主通常是总实力较强的大规模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若公司不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品牌信誉、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发挥出更强的规模效益,则很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替代,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和集团化运作的企业之一。公司的品牌知名度、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研发实力等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分别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辽宁、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设有20余家管桩及PC构建生产基地,并建立完备配套运输网络,产品覆盖国内大部分省市地区。

  国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企业根据综合竞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差异,已形成了阶梯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是以具有全国布局能力,提供优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为代表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参与到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中,并提供持续的售后服务,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自统计以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度,公司连续十年产量排名行业第二。

  第一梯队企业以本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为主,通过长期的研发技术和实践经验积累,已拥有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施工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总实力。公司具备拥有进入市场早的先发优势和生产规模优势,能够向客户提供一系列专业的预制混凝土桩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在管桩产品的质量、技术上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工人生产效率相比来说较高,在成本控制上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随着行业和品牌集中度的慢慢地提高,第一梯队企业慢慢的变成为市场主体,其市场优势逐步扩大。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自建、收购、租赁以及长期资金市场,充分的发挥自身具备的产品的优点和规模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公司的增长战略,继续沿着既定发展目标稳步推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固市场地位。

  公司经过二十年在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深耕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顶级规模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企业之一,综合竞争力慢慢地加强,相对于国内其他规模较小的预制混凝土管桩企业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发展自有品牌为主”的发展的策略,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公司为中国中铁601390)、中国核建601611)、中国电建601669)、中国建筑、宝山钢铁、武汉钢铁、万科股份、绿地控股600606)、保利房产、万达商业、雅居乐集团、中冶武勘、中交一航局、中南建设、葛洲坝600068)集团、山东高速600350)、山东建勘、浙江石化、安徽水利水电、上海宝冶、上海建工600170)集团、沙钢集团、浙江德荣化工、中铁物资、中国南海工程、中国化学601117)工程、山东裕龙石化、中国核工业、中国铁工、中国十七冶、中国地质工程、中国二十冶、江苏恒力化纤、中国二冶、中铁三局、中国安能集团、宁波市轨道永盈供应链、东莞市维田供应链、江苏盛虹石化、连云港虹科新材料、中建三局云采科技等国内众多有名的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三和”品牌产品受到客户的肯定。

  “三和”品牌在业内已经取得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公司日益提升的自有品牌影响力有利于加快市场拓展和新产品推广的速度。

  公司通过对生产线进行一直在升级改造,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使人均产出获得了显著提高,并在行业内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奠定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公司一直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对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环保要求,自主研发形成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例如公司的“新型PHC管桩余浆循环使用方法”发明专利大幅度的降低了余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节约胶凝材料用量,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目前此项工艺也已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整个行业的生产环境和环保要求做出了较大贡献。公司取得的“一种免压蒸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发明专利,改变了PHC管桩产品在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常采用的常压蒸汽养护和高压蒸汽养护的二次养护工艺,通过改进减水剂、选用掺合料等方式,免除高压蒸汽养护步骤,实现养护能耗降低50%以上,符合国家大力推进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公司取得的“支护桩、基坑围护墙、接桩结构、导向架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制造支护桩所需的原材料用量,降造成本,拓展了公司产品在支护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公司取得的“一种预制混凝土连接件和预制混凝土桩”、 “一种高强连接件及其混凝土结构物件”等多个机械连接类型专利,可提升桩类产品的连接牢固性和施工便利性。公司顺应市场发展,大力投入新产品研发,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基坑支护桩、水利工程用预制桩、光伏桩及市政交通用预制桩等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力争在新产品竞争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逐步树立在细致划分领域基本的产品的标准制订的主体地位。公司负责起草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T/CBMF64-2019 T/CCPA9-2019)、《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耐腐蚀管桩》(T/CBMF 65—2019 T/CCPA 10—2019)、《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JC/T 934—2023)等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参与起草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2009) (GBT13476-2023)、《先张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异型桩》(GB31039-201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管廊工程用预制混凝土制品试验方法》(GB/T38112-2019)、《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8263-2019)、《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作业规程》(DBJ/T15-22-202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JG/T197-201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啮合式机械连接作业规程》(DBJ/T15-63-2019)、《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方面的要求》(T/CBMF64-2019)、《用于耐腐蚀水泥制品的碱矿渣粉煤灰混凝土》(GB/T29423-2012)、《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2011)、《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击压力的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GB/T40399-20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用预制部品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T/CECS10109-2020《耐腐蚀预制混凝土桩》、T/CECS10150-2021《混凝土预制桩用啮合式机械连接专用部件》标准已发布实施。参与编制的广东省标准DBJ/T15-22-2021《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作业规程》、建材行业标准JC /T 2723-2022《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JC/T 2737-2022《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预制混凝土桩》标准已发布实施。

  新构件方面,湖北新构件取得适用于装配式构件生产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该证书属于中国认可,国际互认管理体系证书,使公司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报告期公司完成48项企业标准的申报、更新,并予以公开发布。2023年1月公司获得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23年2月被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评为“2018-2022年度广东省建材行业品质衡量准则优秀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20多家管桩生产基地和新构建预制公司,成为国内产出名列前茅的管桩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多年来管桩生产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与行业内别的企业相比,具备较强的规模优势。规模化生产不仅仅可以摊薄公司产品单位成本,提升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而且使得公司得以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此外,依托全国性布局的生产基地,公司业务覆盖相关地区均建立独立的经营销售团队和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公司现在存在的生产和营销网络既有利于市场开拓,又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未来公司将执行“技术三和、品质三和、绿色三和、效率三和”的发展的策略,从光伏、水利、风电应用领域继续发力,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渐增强公司规模优势,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

  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持续改进,公司成立了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使得公司产品具备较强的综合稳定性。此外,公司定期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纠正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质量体系逐渐完备和持续有效。

  公司在主要原材料采购方面,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保障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方面在布料、合模、张拉、离心、蒸养等关键环节均采用高标准质量发展要求严格管控,使得公司管桩质量在行业中优势明显。

  公司大力构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2008年2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发改委及广东省经贸委赞同公司组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9年 5月,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财政厅等单位确认公司为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在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上对研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规划、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实现了技术研发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管理机制。

  多年来,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DPHC预应力高强度耐腐蚀混凝土管桩、C105超高强度金刚桩等产品广泛服务于包括港珠澳跨海大桥在内的诸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特殊地质条件应用场景;管桩制作的完整过程余浆循环利用、高压釜余热回收、热水养护工艺创新,以及管桩自动化产线自动布料机和自控系统软硬件的自主研发则为全行业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方面起到示范效应。2023年 2月,公司被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评为“2018-2022年度广东省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创新优秀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69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

  公司拥有专业稳定的管理团队,管理层成员均拥有行业多年从业经验以及企业管理经验,形成了公司突出的管理经验优势。公司总结了多年的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一套成熟度较高的规范化生产经营制度,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市场反应能力,也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技术队伍、销售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全面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绩效考核管理、人事管理等运作流程体系以及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薪酬福利、绩效和任职资格评定等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培养出了一批行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人才。

  公司生产规模优势显著,但仍有部分区域市场尚待进入。未来随公司产业布局的扩大以及逐步提升公司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对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生产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配套能力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公司经营能力将是一大考验。

  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业企业,行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关联,而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随国家经济扩张而扩张,随国家经济的收缩而收缩,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因此预制混凝土桩行业随建筑业发展上下波动,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均是在工厂内完成生产,且部份产品采取蒸汽养护工艺,因此在北方冬季气温过低时,因混凝土容易结冰冻伤或砂石子冻结不能输送而影响部分生产。此外,我国部分地区春夏季多雨,部分管桩实施工程单位受雨季影响停工,对管桩需求有一定影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使用在于地质结构为软土地区的建筑工程,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企业在我国最早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随着商品市场需求一直增长,产品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广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以及环各大内陆湖(如洞庭湖等)地区等省、地、市。行业的分布轨迹围绕沿海沿江沿湖及软土地带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体积大、重量大,目前主要采取公路运输的方式,受到运输经济半径的限制,产品仅能覆盖生产基地周边150公里左右以内的市场。因此从规模和产能来看,大部分混凝土管桩企业仍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等建筑业发达区域。

  主要产销模式,并列表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1、生产方面,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并根据运营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公司依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不一样型号及规格的产品。

  2、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下,公司采取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综合考虑材料人工等成本、运输距离、市场需求、合理利润水准等因素进行定价。

  毛利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市场预期相对疲软的环境下,部分区域市场出现了产品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导致单位产品营销售卖价格的降幅超过了材料成本的降幅。

  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变动分析: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能源方面,天然气采购价格同比上升8.53%。

  公司深刻认识到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积极树立前瞻性的战略意识,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降本策略。为了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公司加强了存货管理,确保库存水平既满足生产需求又避免积压;同时,积极遴选优质供应商并开发供方资源,确保采购渠道的稳定可靠;还通过扩大集采种类、实施招标竞价等措施,实现采购成本的逐步优化,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成本管控方面,公司不仅关注原材料的采购,还持续加强对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的监控力度,通过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公司逐渐完备内部控制程序,强化费用的预算管控,确保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此外,公司还积极挖掘内部潜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逐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是一家以桩类产品为核心领域,专门干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研制、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以“致力于让建筑物更安全耐用、更低碳环保;让用户更经济实惠”为使命,在追求实现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个幸福的同时,为用户、合作者、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回报。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即PHC管桩),公司管桩产品凭借行业领先的品质衡量准则以及生产的基本工艺,主要生产的产品为外径300mm~1,000mm,多种型号、长度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指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该产品具有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高密实度、低渗透、耐冲击、施工便捷等特点,常用于建筑物基本的建设,其最大的作用是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厂房、大型设备基础、城市高架道路基础、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机场、城市轻轨、电力、冶金、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及民用建筑、光伏等诸多领域,用途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建筑桩基础材料之一。

  “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窗口期,随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的策略以及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预制混凝土桩作为混凝土桩行业的绿色建材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公司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还是预先制作的构件,均为节能环保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方向。

  2023年,多个部门都将推出支持新基建的政策。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基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入。国务院国资委则表示,将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工信部的政策则聚焦在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十四五”期间,央企规划新基建投资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万亿。以上新基建的政策和措施都表明了国家将全力支持新基建的建设,这将明显拉动管桩行业的需求,来提升行业整体的景气度。

  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直接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业企业,行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关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稳步回升,同比增长 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提高 9.0%,第三产业投资提高 0.4%。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水利管理业投资提高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提高2.6%。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增,说明市场上用桩需求正逐步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公司桩类业务的市场空间,未来前景可期。

  公司凭借卓越的品牌优势,在预制混凝土桩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从而赋予了公司产品强大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多年来,公司始终坚守品质至上、客户为先的原则,确保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稳定地位和良好口碑。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成功构建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形成了突出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和质量优势。这些优势为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此外,企业具有一支专业化、稳定化的经营销售团队,为公司开拓市场、实现用户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团队成员们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注重团队建设和业务培训,逐步的提升团队的服务的品质和营销技能,确保公司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和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

  公司经过近二十年在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深耕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顶级规模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企业之一,综合竞争力慢慢地加强,相对于国内其他规模较小的预制混凝土管桩企业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目前,企业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截至报告期末分别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辽宁、山东、山西、安徽等省份有了20多个生产基地与新构件预制公司,并建立完备配套运输网络,产品覆盖国内大部分省市地区。

  由于管桩属于基础建筑材料,随着管桩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产品质量的日益提高,管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工业生产厂房、大型设备基础、城市高架道路基础、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机场、城市轻轨、电力、冶金、光伏等工程,用途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的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建筑桩基础材料之一。其需求量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关联。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之中,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工业投资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需求量形成了支撑。

  国内管桩行业分布轨迹主要是自南向北,围绕沿海沿江沿湖及软土地带发展。目前生产混凝土预制桩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江西、河南、湖北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仍以广东、江浙一带以及上海最为密集。

  根据综合竞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差异,国内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企业已形成了阶梯化竞争格局。以本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为主的第一梯队是具有全国布局能力、提供优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的企业。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及市场销售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参与到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中,并持续提供售后服务,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自统计以来发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度,公司连续十年产量排名行业第二。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显著。全国性管桩竞争对手主要为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区域性管桩竞争对手最重要的包含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宏基管桩有限公司等。

  面对日趋加剧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公司将持续做好目标市场的研究以及目标定位,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加大对基坑支护桩、水利工厂用预制桩及市政交通用预制桩等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努力于新产品竞争市场占据领头羊。通过提升产品种类、质量,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预制混凝土桩在我国高铁建设、大型水利、超高层建筑等国家重点项目中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领域中,大直径管桩的优势越发明显,外径600mm及以上大直径管桩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预制混凝土桩除了大范围的使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等建筑地基承重外,在光伏、基坑支护、地基处理、河道护理、水利等领域应用的功能性预制混凝土桩也慢慢变得多,如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方式,利用光伏区配套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林业、生态观光农业、沙漠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未来持续扩大预制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开发与具体工程相匹配的桩型是保持行业活力的必经之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重要的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2022年12月印发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管桩行业增加了新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预制混凝土桩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计未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产量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大规模的公司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不断扩张布局生产基地、兼并收购中小企业,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成为常态,集团化将成为公司发展壮大、提升竞争力的趋势。公司具备拥有规模、品牌、市场和区域竞争优势。因此,公司未来既面临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挑战,又有做大做强的较好机遇。

  ③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生产从机械化、自动化慢慢地发展成智能化的进程将会促进加快。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的策略以及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的大背景下,预制混凝土桩行业企业未来需对现有产品、原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工法等每个方面不断进行升级与改造,使产品更加多样化,材料绿色低碳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更安全、高效、节能,装备自动化,施工工法沉桩可靠而环保,逐步的提升产能利用率和自动化水平。以江门三和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的工厂将不断涌现,预制混凝土桩行业正在向中、高端制造业迈进,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生产从机械化、自动化慢慢地发展成智能化的进程将会促进加快。

  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预制混凝土桩企业积极寻觅市场机遇,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并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坚持创新驱动,不断解决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遇到的新难题,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桩企业注重研发环保型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此外,预制混凝土桩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择机而动,既充分的利用国内市场的优势资源,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内外市场的协同发展。展望未来,预制混凝土桩企业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拓展市场空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预制混凝土桩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预制混凝土桩行业迈向高水平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定,绿色、低碳、智能化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行业正在加快重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章节中“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制应用”的要求,从降低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提高单位产品使用的时间、开发新型施工工法等维度着手,开发适应低碳、绿色的预制高性能混凝土桩型及与之配套的工法迫在眉睫。

  随着国家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中,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庞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交通体系建设、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等,既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预示着预制混凝土桩行业未来也必将迈向高质量发展。

  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生产和集团化运作的企业。作为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领头企业,公司始终以“致力于让建筑物更安全耐用、更低碳环保;让用户更经济实惠”为使命,在追求实现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个幸福的同时,为用户、合作者、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回报。未来公司将从商品市场管理、商业资源运营及产业金融运作三个层次不断推进公司业务发展。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碳达峰” “碳中和”的战略发展要求,构建绿色低碳,减少碳排放的运营方式,深化落实各项节能降碳措施,继续通过对现有产品、原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工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升级与改造,使产品更加多样化,材料绿色低碳化,装备自动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更安全、高效、节能,逐步的提升产能利用率和自动化水平,沿着“技术三和、品质三和、绿色三和、效率三和”的发展的策略,引领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动管桩产业升级。

  2023年度公司实现桩类产品产量4,277.41万米,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40%;实现桩类产品销量4,437.25万米,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5.83%;实现营业收入 672,957.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09.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9.19%。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未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0%的既定业务目标。其中报告期占比最高的桩类产品同比增长仅有 1.15%,桩类产品营销售卖数量同比增加有 15.83%,但因平均单价降幅高达12.68%,导致桩类产品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不及预期。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0%,同时推进“技术三和、品质三和、绿色三和、效率三和”建设。

  ①继续深耕传统市场,同时从光伏、风电、水利项目用桩方面发力,不断加大产品在新领域新场景应用的开拓力度,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销量;

  ②继续依据市场的需求加大产品研制设计投入,规范工艺管控流程,夯实基础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在能耗、班产、低耗、压库存等方面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人才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力度,积极引进人才,打造核心团队,夯实中坚力量,建立人才梯队;

  ⑤把握行业周期,推进精益生产,有序推进在建和筹建项目,推动产能最大化,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效落实总成本领先战略;

  ⑥继续践行绿色制造,从工艺、设备、管理路径以及新能源应用项目推广等方面,推动公司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步入常态化,促使工艺与技术创新成为“技术三和、绿色三和”的重要驱动力,实现“品质三和、效率三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经营计划、业务目标并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及有关人员均应当对此保持充足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目标及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属于基础建筑材料,其需求量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关联,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民用建筑等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预制混凝土桩行业也具有周期性特征。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之中,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工业投资规模以及民用建筑投资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需求量形成了支撑。但如果未来受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需求萎缩或增速放缓,新的应用场景也没有增加,将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重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加强对影响行业需求有关政策及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积极跟踪行业竞争态势,依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经营销售的策略,提高市场敏感度以及拓宽产品覆盖面,降低单一、局部市场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服务前置,优化经营模式,加快从单纯的“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向“设计+生产+销售+配套”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转变,逐步扩大应用场景,以适应市场变化。

  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PC钢棒、线材、端板、水泥、砂、碎石等,总体上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变革对毛利率影响相对较为显著。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度波动,将导致公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发生较大变动,若无法将成本变动转移至下游客户,则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树立前瞻性的战略意识,制定降本策略,继续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合理的安排原材料采购量等措施,与重要的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优先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同时将持续加强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的监控力度,逐渐完备内部控制程序,通过原材料的集中采购、一直在优化工艺和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努力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带来的影响,保持公司的日常稳定经营。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用电维护设备运转,需要蒸汽进行养护,且蒸汽耗量较大,随着我们国家近年来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环保治理的加强,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地相继出台节能实施意见,环保标准逐渐提高,监管更加严格,为满足未来可能更高的环保节能要求,公司将面临环保节能成本的增加,技改投入不断增多,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及政策,响应国家“3060双碳”战略,发挥公司“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小组的作用,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技术攻关、并组织并且开展相关成果的应用,继续积极推行“双免”工艺、余浆循环利用工艺等,探索绿色发展道路,通过采用免蒸压、水养护、屋顶光伏应用等节能、减排、降碳,降本增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波动主要受到上游的钢材、水泥及砂石等原材料价格变更和产品销售价格变动的共同影响。如若未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波动,而商品市场价格没有同步调整,则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有可能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关系,提升议价能力,从而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在产品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上发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差异化、高的附加价值新品,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科学制定采购策略,拓宽公司的原材料的采购渠道,不断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持续改进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推进精益化生产与成本领先战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公司销售规模较大,针对部分客户给予一定信用期,导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大。随公司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大,应收账款的账面金额还将持续不断的增加,管理难度也会相应提升,若应收账款催收不力或下游客户财务情况出现恶化,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加大营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督促营业销售人员与客户经常对账并催收货款;二是针对不一样客户的经营实力、客户资信产品类别、采购规模、历史合作情况做等级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信用控制手段;三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绿黄红”三色台账管理,及时采取对应措施维护公司合法利益。

  公司销售规模较大,正常运营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因此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较大。未来若因市场波动导致公司产品滞销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大,则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采购和存货管理制度,合理执行采购计划和生产调度计划控制库存,保持合理存货规模,加大安全库存的考核力度,加强对存货销售情况的监控,有效防范和降低存货管理的风险。

  随着生产基地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公司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对公司市场开拓、系统运作、生产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若公司管理上的水准不能适应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不能随公司规模的扩大及时做调整和完善,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公司在扩张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建设,整体融资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金钱上的压力增大,从而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现有管理团队的培训,同时引入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搭建管理、营销及技术团队人才梯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管理流程,持续向优秀企业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实践经验,不断厚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在公司统一决策机制、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充分调度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团队整体管理上的水准,以降低由于规模快速扩大可能带来的管理风险。

  针对融资风险,公司将重视市场的变化,科学合理地选择融资产品,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逐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